|
阜阳二中年级主任 姜雪影
谨慎避雷 智慧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九大误区和对策
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煎熬了多少考生和家长。考一个好成绩,报一份好志愿,是每一个考生和家长的最大心愿。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极不对称的“信息战”,多年来,总是会遇到一些考生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因为没有注意到一些“隐藏的雷区”,从而耽误了自己,令人惋惜。下面整理了一些高考志愿填报中需要防范到的“雷”,希望能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一些帮助。
误区一 非名校,不填报
不可否认,985、211、双一流等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相对优越。但是,热门名校会存在报考人数多、竞争过于激烈的情况。倘若考生分数优势不明显,风险便会很大。而且,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非名校也不乏一些实力强、排名高的专业。如果考生有明确的心仪专业,那么比起“非名校不可”,更建议从“这个专业哪家强”的角度出发去选择。
误区二 以为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平行志愿填报高校也有先后顺序,并且平行志愿的投档是在分数优先的前提下遵循志愿顺序进行的,投档时,电脑从考生第一志愿高校开始检索。平行志愿虽然在一定层面上减少了风险,但还有以下三种风险:
1、被退档的风险
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目标太高,分数不够,且不服从调剂;考生身体条件不符合所填报的专业要求;单科成绩过低,不满足专业对部分单科成绩的要求等。
2、定位不准确的风险
第一种情况是院校定位太高,院校志愿投档分高于自己的高考分,导致滑档;还有一种情况是,考生第一志愿报“低”了,即便后面还报了与自己分数相当的“高”校,则也只能“优先”被第一志愿的“低”校录取了,失去了冲更好院校的机会。
3、院校志愿之间没有梯度的风险
院校志愿梯度要根据高考分数和志愿个数来决定,不能过小,过小会导致没有梯度,造成志愿浪费;也不能过大,过大容易浪费考生的分数,除非在这个区间内没有考生适合报考的院校。
因此,在填报志愿时可遵循“冲、稳、保”模式按序填写,“冲”即冲击高分院校,“稳”即稳妥选择与成绩同一水平的院校,“保”即填报分数要求较低的院校,这是比较稳妥的志愿填报方式。
误区三 一分不浪费才是好志愿
不少家长会认为孩子的分数踩线被大学录取是最理想的志愿填报方案,殊不知只要是踩线进去的就极有可能被调剂专业。如果你为了冲进一所理想的大学,这所学校所有的专业你都可以接受,踩着线冲进去当然可喜可贺。
如果你有目标专业,建议你填报志愿的时候慎重一些,预留一些分数。考生和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对于专业目标清晰的考生来说,一分不浪费是极其困难的。预留一定的分数对于你考进理想的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去分析每所学校历年专业录取数据会尽可能的少浪费你的考分。当然,如果你是踩着一所院校的专业线被录取的,这才可以称的上是一分不浪费,这才是真牛。
误区四 只考虑省内大学,不愿意到省外就读
很多家长和考生填志愿的时候,想要离家近一些,所以只考虑本省院校。这样会导致省内报考学生多了,拉高了录取分数线,外省报考的学生少,反而分数线相对低了。特别是省内热门的学校和专业,如果分数不能万无一失的确保,请不要孤注一掷的只考省内。有些好的大学在省内的录取分数线过一本线,但是省外录取线二本分就可以上。而且大学本就是考生走出去拓展视野的机会,如果能出省上大学,认识更多不同地区的朋友,对考生自己也有好处。
误区五 全部填报热门专业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经常会存在一个误区:盲目拥挤热门专业。这可能对考生的长远发展不利。首先,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成绩不太突出的考生在报考热门专业时,容易滑档;其次,热门专业就业竞争也相当激烈,考生择业时不一定能占得优势。所以,建议考虑“热门专业”的同时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六 只凭名称选专业
大学专业门类众多,不同的专业之间,有的差别较大,即使是看起来名字相差不大,好似是同一专业,其实各自的培养方向,研究内容,将来的就业方向都不尽相同。比如“信息与计算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两个专业,听起来很像,但是前者偏向于数学,后者才是偏向计算机。这些专业虽然名称相似,但实则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填报的每个专业,学生及家长一定要仔细看专业介绍和学校特色,了解该专业的学习课程和发展方向。
误区七 招生章程没仔细研究
锁定几所目标高校后,建议考生与家长仔细研读一下对应高校的招生章程。
1、看高校基本情况:
高校全称、校址、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等。
2、看调档比例:
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调档比例一般不超过105%,实行顺序志愿的批次调档比例一般不超过120%。如果预估自己的排名在该高校调档边缘,就要谨慎选择,尽量避免退档。
3、看专业录取规则:
高校进行专业分配的方式主要有“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和“专业级差”三种。
分数优先是指高校调档后,按考生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录取,排名靠前的考生录取结束后,再检索排名靠后的考生。
专业志愿优先是指高校调档后,优先录取第一志愿填报该专业的考生,只有第一志愿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全部录完、该专业还有剩余招生人数时,才开始录取第二志愿填报的考生,以此类推。
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志愿报考该专业的考生时,要减去学校规定的分数差额,再参与排序录取。
4、看专业补充要求:
有一些高校的专业对语种、单科成绩等方面提出要求。
5、看学校“奖助贷”信息:
为鼓励优秀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各大高校都设有奖学金以及助学贷款资助措施。但每所学校的“奖助贷”种类、政策和条件都不同,考生应仔细阅读自己所填报高校的公示信息。
误区八 欠考虑兴趣和特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生的个性、爱好、家庭条件、就业想法等不尽相同。人们公认的那些热门、就业“钱”景好的专业并不一定能适合所有的考生,适合考生的专业才是好的专业,在选择高考志愿时,要考虑考生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呢?当然,那些所谓热门、就业“钱”景好的专业如果本就是考生感兴趣的专业,那就是两全其美。不管考生对于专业有没有特别的要求,在志愿填报的时候,考生和家长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所选择的专业进行了解,以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对考生未来的负责。
误区九 大学比专业重要
这个话题家长、考生,包括志愿填报届的业内人士也是经常在讨论,到底是大学重要,还是专业重要?当然,这两个都很重要。目前大部分业内人士的观点是:专业比大学更重要。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或基本明确自己的专业范围,然后再根据分数来选择专业和大学。
当然,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细分,对于大部分文科生来说,大学会更加重要一些,尤其是综合类大学,学校的人文环境对文科生的熏陶很重要。对于理科生来说,专业就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那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比如医学类的、计算机类的、自动化类的,专业对未来的就业和考研都有很大影响。
正确的策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专业清晰的考生,优选专业;专业不清晰的考生,优选大学。本科毕业准备就业的考生,要选择市场需求量大的好就业的专业;对于准备考研的理科考生来说,可以选择通用的基础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考研选择的面会更宽。
严格来说,大学不是新起点,志愿填报才算,如果我们在志愿填报时,能擦亮眼睛,多掌握一些技巧,避开一些坑,那就会少些遗憾,多些惊喜。祝愿广大学子填报志愿顺利,奔赴锦绣前程!
个人简介
姜雪影,阜阳二中年级主任,安徽省“优秀教师”,阜阳市“教坛新星”、市首届“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市“优秀班主任”、市“德育工作者”、颍泉区“师德标兵”、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