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颍上县南照镇闫庄村,几十台收割机、搂草机、打捆机正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小麦收割、秸秆打捆一气呵成。“看看今年这小麦,品质不错,产量也低不了。”手掌捧起新收的麦粒,村民李付章喜笑颜开。闫庄村的耕地,属于淮河流域的砂浆黑土,营养成份较低、易板结。10年前,这里的小麦亩产仅有350公斤上下。近年来,当地持续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技农艺融合,特别是在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保水保肥能力上狠下功夫,小麦亩产普遍提高了100公斤。根据目前的收获情况来看,今年也是一个丰收年。“去年以来,全市各地在秋种苗情较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开展麦田管理,狠抓以小麦赤霉病防控为重点的‘一喷三防’。据近期小麦苗情监测点调查,今年我市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中,亩穗数较上年明显增加,穗粒数持平略增,千粒重持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说。 培育推广良种,全市建立小麦等种子生产基地18万亩,小麦种子自繁自供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研发推广良机,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5%;加快建设良田,全市85.1%的耕地建成了高标准农田,已开展“大托管”面积436万亩,其中小麦全程社会化“大托管”216万亩;推广应用良技,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3.6%。
目前,全市已组织联合收割机2.7万台(其中引进外地0.7万台)、各类拖拉机10万台、配套农机具20万台(套),组建了78个应急机收作业服务队,全力保障小麦颗粒归仓、丰收到手。截至5月25日,全市已收获小麦8.3万亩,预计6月上旬基本结束。 实习编辑:高妮
|
|